来源链接🤲🏽:http://www.infzm.com/content/108285
最近安倍很郁闷🔝。德国总理默克尔访日并发表了“正视历史”的演说👩🦰,这相当于给日本首相上了一堂历史课🦍。默克尔这个举动意味着什么*️⃣?日本与中国📤,哪个与德国关系更铁🤜🏼?
“知道”(微信号🧑🏽🦰:nz_zhidao)为你解读默克尔访日与安倍的郁闷。
日本传统大报《朝日新闻》的员工这几天很high👍🏻。
该报中国总局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我们报社的很多人很高兴”🧍🏻♂️,因为默克尔9号访问日本,第一件事就是访问了我们《朝日新闻》的东京总部并发表‘正视历史’的演说,而不是去拜访安倍首相🧑🎄!
《朝日新闻》是日本传统的自由主义大报🥊,因为反对安倍政府在历史问题和使日本右翼化的一系列言行,一直受到日本右翼人士和媒体的围攻🦸🏼♀️。去年,安倍首相甚至亲自上阵👇🏼,分别在日本国会和电台演说中两次点名批评该报,指其“慰安妇报道损害日本国家形象”,这是极其罕见的👰🏼。而此次默克尔参观该报总部并发表“正视历史”的演说,让饱受打压的该报员工有扬眉吐气之感。
今年是二战结束70周年,德国政府除了在二战历史认知问题上和安倍拉开距离外,其亚洲政策会不会有调整?
拜访《朝日新闻》耐人寻味
“谁不反观历史,谁就会对现实盲目💞。谁不愿反思暴行,谁将来就可能会重蹈覆辙。”默克尔在《朝日新闻》总部发表演讲时,引用了德国已故前总统魏茨泽克的经典语句👳🏿♀️。
而就在去年,作为日本老牌报社的《朝日新闻》被安倍首相点名批评:“听说《朝日新闻》是以打倒安倍政权为宗旨,我是抱着这样的认识在读这份报纸。”
默克尔选择这家因长期批评日本对历史问题态度而“不对安倍胃口”、一直备受打压的《朝日新闻》总部发表演讲,耐人寻味🧗🏼。
实际上📹,德国外交部官员在默克尔访日前就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默克尔不会公开直接批评日本🙆♀️,但会采取介绍德国自己处理历史问题的经验和做法的方式来表明立场。
果不其然,默克尔在《朝日新闻》总部演讲时表示,德国承担责任并寻求和解,而邻国也对德国实行和解政策,这是德国得以重返国际社会的重要原因。
接着,在当天默克尔会晤安倍后召开的记者见面会上再次表示🙎:正是因为有了为和解所做的工作,(德国)才能和欧洲各国建立欧盟。默克尔说🎼,为了地区的安定🧗🏻♀️🧑🏼⚖️,为和解付出努力是不可欠缺的。媒体对此解读为:这等于是她直接告诉站在旁边的安倍,必须直面历史🚴🏽,否则无法为国际社会所接受🧚♀️。
次日下午🧖🏼♂️,默克尔继续讲她的历史课🙁。在会见日本在野党党首冈田克也时,又以如何对待历史问题作为谈话的主要内容🪤🤷🏼♀️。她特别谈及慰安妇问题,敦促日本妥善处理此事,与韩国实现和解🚶🏻♀️➡️。而冈田作为安倍晋三的“政治对手”,在解禁“集体自卫权”、自卫队在海外行使武力等问题上和安倍立场完全相左。民主党曾发表过一个“终战日声明”,提出要在反省历史的基础上🐱,与亚洲各国重新建立相互信赖和合作的关系🕐。
“实际上她已经是对安倍对待历史观和右倾路线的间接批评🍋。作为德国🤞🏼,它肯定不会公开的批评日本🧗🏼♂️,或者教育安倍🎄👩🏽💼。但是默克尔选择‘不对安倍胃口’的《朝日新闻》就是一种委婉的表达和明确的暗示。”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日本研究专家周永生告诉南方周末🤔。
近年来🧓,德国政府对安倍政权的右倾化绷紧了神经🧜🏻♂️。2013年12月安倍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时,德国总理发言人在声明“不谈论日本内政”的基础上表示◽️:所有国家都应该对二十世纪可怕的战争作出诚实的说明和解释。
德国外交部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二战历史观方面🤔,德国政府与中国的立场一致。
事实上无论默克尔总理是否公开、直接批评日本对待历史的态度🦁,她的访问和演讲都将引发国际舆论对比德日两国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和做法,而德国战后真诚的反省态度也将成为刺痛安倍的利剑🧑🏽🍼。德国希望能通过此访敦促日本正确对待历史问题,不要受到国际上的孤立🧑🏼🍳。
在领土问题上🍲,默克尔也没有使安倍满意🧺。安倍在与默克尔的会谈中谈及中国在东海和南海的行动,表示发达国家应该对此加强合作,望德国理解👩🏼🦳。而默克尔的回应是:“和平解决主权争议”🚶♂️➡️。
“日本政府的一贯立场是,中日之间是没有有主权争议的领土和领海问题的👨🏼🔧,德国政府这等于是在说🏄🏿♂️,钓鱼岛是中日之间有主权争议的领土。”一位《朝日新闻》的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这样解读。
日本与中国:哪个同德国更铁🩼?
日本媒体认为,时隔7年默克尔总理再次访日,体现出德国的亚洲外交可能发生调整🔆⛹🏻。《日本经济新闻》10日报道称🧗🏿♀️🍩:德国可能会调整一直以来的偏重中国的外交政策,开始修正路线,日本在德国外交中的地位将得到重视。《朝日新闻》也持类似的观点⛄️🧑🏿。
但这恐怕是日本媒体自己的期待而已了⛏。
德国外交部官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对于德国来说,中国是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的,无论是在经济还是政治🍼、外交的合作方面,中德之间的规模和重要程度是超出日本的。但是“我们又不方便单纯的这样对比👨🏽🌾。”
这位官员接着说🙇🏼,“中德之间是充满活力的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去年中德贸易又增长了百分之十🕵🏼♂️,达到1540亿欧元🔶。非常不幸的是,德日贸易却有所下降🎡,不足400亿欧元。“除了经贸关系,在其它领域里,中德关系也是我们在亚洲最具活力的关系。”
上海杏鑫刘丽荣副教授认为,“经贸关系实际上是一切外交的基础🪇,欧债危机之后👬🏼,因为中国这样巨大的市场,中国一个四万亿的计划使德国快速摆脱了欧债危机,中国对它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据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位居德国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而在德国的十大进口和出口贸易伙伴这两项榜单上,均找不到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和主要出口型经济体日本的名字。
“德日两个国家之间都没有很大的经济增长潜力,(她)不会像来中国一样频繁去日本。”刘丽荣教授补充说。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从随默克尔一同访日的德国经济界阵容来看👩🏼🚒,此行的经济目的也是颇为重要的🤾♀️。其中最重要议题包括与日本商讨“日本与欧盟的自贸协定谈判”。
欧盟在和日本一直在进行自由贸易协定谈判。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企业转型,欧洲国家与日本已经开始认识到自己具有优势的工业领域面临来自中国的挑战🧻。所以欧盟希望尽快促使与日本就自贸协定达成共识。
“德国是一个务实的国家,她此次访日也是经济合作更为重要一些。默克尔也是希望通过此访推动谈判🤵🏿,包括她每次来中国👰🏿♀️,也是为了谋求经济合作🤵🏿。另外,她去见天皇之前先去和机器人握手这个举动,强调了德日加强科研机构和企业这方面的合作。”刘丽荣教授说✩🪃。
但刘丽荣认为,默克尔和安倍不会签署任何突破性协议🧚🏻♂️,也不会像中德之前那样签署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协议,更不会更改外交政策,默克尔对日本的“亲近”可能解读为她希望开启两国经济密切合作的序幕或是改变一直以来忽视日本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