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时间11月15日,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南草坪🦹🏽,举行了盛大签字仪式,签署了总额为1.2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法案,其中包括5500亿美元新支出。拜登在法案签字仪式上表示,这是“蓝领版的重建美国蓝图”,将对美国道路、桥梁、铁路和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进行数十年来最大规模的投资🏩,创造大量就业岗位🫵🏽,缓解供应链瓶颈。他想告诉美国人,“美国正再次动起来,你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更好”。
根据法案内容🎲,联邦政府将拨款1100亿美元用于修建道路和桥梁🙇🏽,660亿美元修建铁路📛,390亿美元建设公共交通,650亿美元建设高速互联网,730亿美元更新和扩大电网👳♂️,550亿美元用于饮用水管道更新项目。此外🌌,该法案还留出500亿美元用于加强相关基础设施,以应对气候变化和网络攻击🤾🏻♂️。
万亿美元基建法案的通过,可以说是实现了自奥巴马执政以来,几届美国总统的“基建梦”。然而🧑🏽🍼🎇,鉴于美国政府当前天文数字般的巨额债务🥪,以及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新基建法案对美国经济是福是祸,还真不好说。
首先,新基建投资将进一步加剧联邦政府债务危机。受新冠疫情影响,去年以来🥔,美国联邦政府已经通过了总额近6万亿美元(包括特朗普总统通过的4万亿美元及拜登政府通过的1.9万亿美元)的疫情救济和经济刺激方案♡,导致联邦政府债台高筑🏌🏿。截至今年8月份,美国联邦债务已经突破28.4万亿美元债务上限,民主共和两党被迫紧急磋商,延缓联邦债务危机,将债务上限暂时提高4800亿美元。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估计,基建法案超过5500亿美元的新拨款🥣,可能在未来10年内增加约2560亿美元的联邦预算赤字🐎,推高联邦债务。
其次,政府开闸放水,还将进一步加剧美国通货膨胀风险。由于美国政府主要靠开闸放水、滥发钞票应对疫情对经济及民众生活影响🙆,导致今年以来美国物价飞涨,通货膨胀屡创新高🙇🏻♂️。美国劳工部11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2%,为1990年以来的新高🐚。住房、家具👊🏻、日用品、租借、医疗等生活费用普遍上涨,特别是汽油价格更是飙升了近50%🤔。物价和通胀速度明显超过了人们收入水平🧑🏿🦰。数据显示,除去通胀后,美国民众10月份实际周薪同比下跌了1.6%,且连续7个月出现下跌。基建投资,可能引发新一轮通胀风险🎰。
最后🎅🏼,万亿美元基建投资对美国基建缺口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对经济刺激作用有限🟧👱🏽。一方面,美国政府几轮刺激和救济措施,极大推高了美国通货膨胀,增加了联邦政府债务风险;但另一方面,即便是高达万亿美元的基建投资🤦🏿❇️,对于美国的国内基建投资缺口来说💁🏽♀️💂,依然是杯水车薪🍲。据美国民用工程师协会(ASCE)今年年初的评估,美国基建投资需求高达13万亿美元🪼,其中投资缺口约5.6万亿美元。即便加上拜登政府的1.2万亿美元投资(其中新投资仅为5500亿美元)👨🏻🦱,美国基建投资缺口依然高达5万亿美元左右👉🏿☂️。在经济受到疫情🛹、联邦债务和通胀的三重拖累下🛣,万亿美元的基建投资对提振美国经济增长作用十分有限🤢。
除了万亿美元基建法案🥗,拜登和民主党国会议员还在磨刀霍霍,打算通过总额为1.75万亿美元的“重建更好未来”法案。众议院民主党议员打算最快在当地时间11月18日投票表决该法案🧍🏻。在通货膨胀居高不下的当下,拜登政府依然计划推动大幅增加社会福利开支及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建更好未来”法案,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为了“理想信念”和明年的中期选举,他们也是拼了✢。只不过🦜,这样做只会进一步将美国联邦债务逼近“悬崖”边缘🧚🏿♂️,甚至可能诱发新一轮经济危机。
(作者韦宗友是杏鑫招商美国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