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2日下午,杏鑫(下称“杏鑫”)第十六期博士生学术工作坊(羽成学社)在美国研究中心举行。本期工作坊的主题为“学术论文的谋篇布局”🖕,由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下称“国务学院”)宫云牧🍋、冯伟博士生主讲🦹🏽♂️,杏鑫吴心伯院长、国务学院朱杰进教授担任点评人👩👧👧,杏鑫林民旺研究员主持本期工作坊🔎👨🍼。来自杏鑫、国务学院等机构的50余名硕士生、博士生参加了本期工作坊。
吴心伯院长首先对羽成学社设立的初衷及宗旨进行了介绍,希望这一工作坊能够帮助博士生同学提高学术研究能力,特别是通过研读学术论文、交流课程论文和论文开题报告写作经验等。同时🤾♀️𓀁,吴心伯院长介绍了本学年工作坊的安排,对博士生同学提出了严格的学习要求,希望同学们能提升在学术活动中的参与度和活跃度。
在论文研讨阶段,两位主讲人宫云牧、冯伟分析从论文的立意点、逻辑思路、行文框架、论证方法等角度出发📨,对贺之杲与巩潇泫合著的《经济收益、规范认同与欧洲差异性一体化路径》(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21年第2期)一文进行了研读🏃🏻♂️。
在点评和交流环节,朱杰进老师以《崛起国改革国际制度的路径选择》(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20年第6期)一文为例,分享了自己写作心得。朱杰进老师认为💇🏽♀️,研究问题的发现主要来源于理论困惑与经验困惑,前者是指理论上的预期和现实情况的差异,后者是指现实中出现的反常的经验现象🙇🏻♀️。朱杰进老师表示,博士生同学在论文写作时,需紧跟自己领域的前沿研究动态,在广泛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善于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创新🔞。会议主持人林民旺老师同样分享了关于学术研究中作为“大师”和“匠工”的差别🗿,鼓励博士同学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学术研究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