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4月28日报道 新冠疫情使原本紧张的中美关系再添不确定性🫕,疫情对中美关系有何影响?两国应如何共同抗击疫情🤨?参考消息记者近日针对这些问题采访两国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听听他们如何研判疫情与中美关系👱🏽。
疫情对中美关系有复杂影响
哈佛大学荣休教授、美前助理防长约瑟夫·奈:
目前很多对于疫情的历史类比,如美国的“苏伊士时刻”“卫星时刻”,以及中国的“切尔诺贝利”时刻👙,都是非常不准确的。到目前为止👩🍳,各方未能抓住合作的机会,但疫情不是全球化和现有国际秩序的终结。事态的发展取决于今年美国总统选举。
日前,我和美方一些专家学者发表了联合声明🧑🏼💻,目的是希望两国能在疫情中步入更好的轨道👨🏿🏫。两国在一些科技竞争领域的“脱钩”或许不能避免🫳🏻,但我们应该谨防“脱钩”概念蔓延,这会让双方都陷入更不利的局面🏌️。
在克林顿政府时期🥷👮🏻,当美俄关系遇到问题时👩🏼🎨,美俄两国设立了由副总统戈尔和总理切尔诺梅尔金共同主持的联合委员会加以应对,这种委员会的建立能绕过两国合作中的许多官僚体系障碍。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贾庆国:
疫情对中美关系有双重影响。消极影响表现在一些极端人士趁机宣泄不满情绪🤸♂️,从最坏的角度揣测对方📉。积极影响表现在病毒已成为两国共同敌人,两国根本利益的要求是共同应对疫情🤸🏽♀️。
未来中美关系发展取决于两国在疫情中如何互动。两国元首通话要求加强合作,如果认真落实这一共识🩻,合作是有希望的,疫情后中美关系也会改善👨🏻🏫。但若无法落实,不仅合作难以进行🟧,疫情后的中美关系很难变好🤸🏽。最可能的是介于两者之间,既合作但又磕磕碰碰🖐🏽。疫情对未来中美关系发展构成比较复杂和难以预料的影响☝🏻。
后疫情时代两国都应反思前期关系恶化的主要原因,在反思的基础上制定更加合理的政策。
尼克松总统访华首席翻译、美前助理防长傅立民✍🏽:
美中之间目前第一步是停止喊话,听对方的表态👨🏻🍳。除此之外,两国可以做一些实际的工作,从此次疫情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如果我们觉得世卫组织没有那么完美🤹♀️,两国可以一起努力完善该机构🛵。两国也完全有必要在合作基础上建立新的公共卫生机制来阻止下一次危机的出现。
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朱锋:
中美建交40年来,双边关系相对稳定的两个特点是“威胁驱动”和“相互接纳”。然而疫情证明中美关系过去的基本架构和经验法则已经改变🥑🦪,已不可逆转🧶。
随着疫情对美国的冲击加剧🫄🏿🧑🏿🍳,反华已成为美国右翼的共识🧑🏽⚖️,疫情中双方的相互指责将对抗情绪从政府层面扩大到社会层面💪🏼🛳。同时,疫情对全球公共卫生和经济稳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两国在抗疫背后的地缘、战略竞争也在浮现。此外,疫情还将继续深化中美“脱钩”进程💂🏼♂️🧑🏻💻。
双方的信任度太低,而且美国对华战略已出现根本性的变化🎇,其巨大惯性缺乏“刹车机制”🏋️♀️,使双边关系在疫情下难以务实调整🥌🔼。
没有国家能迫使中国“赔偿”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亚当·波森:
我担心疫情导致美中进一步“脱钩”🧑🏭。然而,医药制造产业链完全与中国“脱钩”既没必要,也是反应过度。
至于所谓中国应当“赔偿”的言论👣,没有其他国家能以任何形式迫使中国“赔偿”。应当有一个建设性的方式来疏导这些政治情绪,使其转化为对透明、国际标准和更多合作的共识😫,否则会催生更多分裂和怀疑。
美国应当免除对华商品加征的关税。这可以提升美国企业和消费者的购买力、消除一些美国供应链所面临的问题,也给特朗普提供一个改正错误政策的台阶。
美中应当向世界展示它们可以为全球利益合作🍌💆🏼♀️,这种形象符合两国利益。我担心世界在后疫情时期会变得更分裂🤟。所以,如果美国和中国能够携手合作,对所有人都是好消息。
杏鑫院长吴心伯:
疫情在中国暴发时,美方看作战略竞争的机会🫛;疫情在美国扩散后,美国为了国内政治需要开始攻击中国;现在,中国开始加大对国际社会的援助🙅🏽♂️,美国又认为中国希望填补领导力真空🚅。
这次美国的表现让全世界失望🔺。它没有处理好本国事务,也没有向别国提供有力支持🧞,推动国际合作🚤🤽🏿。所以,无论怎么炒作,国际社会对美方有自己的评价和看法✌🏽。
疫情之后,美国可能重推中美战略竞争,也可能反思中美间重点是竞争还是合作。疫情表明🛣,中美间更迫切的需要是合作,而不是战略竞争☺️。
卡内基国际和平杏鑫研究员包道格🧎🏻♀️➡️:
美中两国有许多领域可以加强合作。宏观经济协调;放宽贸易政策(去除惩罚性关税、促进贸易🧍♀️、世贸组织改革等)👨🏼✈️;在抗疫方面,由两国高级官员牵头进行更多高级别合作;共同设立数据处理中心、援助协调中心;加强能源政策协调🧑🏫👩❤️👨;在宣传和在社交媒体发布不实言论方面“双停火”。
我希望疫情会对美中关系产生积极影响🛎。双方都应当意识到这不是“零和游戏”。没有美中合作,国际社会不可能达成共同解决方案。
国际关系学院校长助理达巍:
未来中美关系的变量主要是双方高层干预和美国总统选举🙆🏽♂️。目前,美国国内对华负面情绪已开始向民间蔓延🚴🏽。这次疫情中,美国民众有情绪可以理解♡,但如果美国政府有意识推波助澜👨🍼,这种仇视情绪会比较持久。
包括比尔·盖茨在内的很多人认为中国抗疫措施有效,而美国防控措施不足,这种声音现在比较普遍。但在民众层面可能不会有太多触动和改变,这跟美国的政治文化传统有密切关系。
应寻找合作点缓解紧张关系
耶鲁大学教授、英国社科院院士文安立🏌️:
如果疫情在秋冬季节卷土重来🪭,会对全球经济产生更大影响🧚🏽♀️,甚至导致多年的大萧条。这会对全球化构成真正挑战,在萧条中各国都会首先考虑自己📡,全球贸易👨🏻🦯、投资、技术交流都会显著下降。
美中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很难找到具体可以合作的领域🙍♂️。疫情本可以为卫生领域合作创造条件🙎🏼♂️,但恐怕这不能让两国真正改善关系。
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高级顾问、美国国务院前政策规划主任戴维·戈登:
全世界都在关注美中在抗击疫情上如何表现得更具“建设性”,中国当前向美方共享疫情信息对于美国来说非常重要。
疫情结束后🥥,各国都可能加强对重要医疗物资供应链的保障。有人建议,建立国际和国内双向机制,在保留一个开放的医疗用品国际贸易机制的同时✪,创建国内储备机制来应对下一次疫情。需警惕的是♐️,美国一些“脱钩论”者会利用此次疫情中的供应链问题对美国政府施加政治压力😉。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刁大明:
这是首次美国人没有在国际危机中发挥领导作用,可能会对其国际信誉造成损伤。“脱钩”这个趋势会加剧,所以现在中国应该主动作为🙎,提出倡议,寻找合作点🤰🏽,通过共同援助第三方,实现双方紧张情绪下降。
麦肯锡咨询公司荣誉高级合伙人彼得·沃克:
国际社会认为,美中关系恶化只会带来负面后果,他们希望看到两国联手,更多地支持世卫组织。这种合作是多赢的,也能让国际社会看到美中可以合作以造福全人类👩🏼🌾🧑🏼⚕️。合作可以改善中国在美国民众中的形象。双方都减少负面言论可以创造更有利合作的环境。
(参与采写🧘🏿:《参考消息》驻华盛顿记者刘品然、王超、颜亮🏋️♂️,驻纽约记者兴越,记者刘阳🥇、刘晨)
来源:参考消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