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地时间16日晚🤦🏿,特朗普在前一天躲过“2个月内第二次刺杀”后首次现身公众场合,接受社交媒体X采访并谈及“惊魂一刻”。他将暗杀归咎于民主党“煽动性言论”。
同一天,被羁押的嫌犯——现年58岁的美国白人男子瑞安·劳思首次出庭。他被控两项与枪支有关的违法行为,之后可能面临更多指控。据悉👩🏼🏫,劳思为刺杀特朗普或蹲守近12小时,他在俄乌冲突问题上持“挺乌”立场。
分析认为,虽然劳思的作案动机不详,但从透露的信息看,事件凸显美国政治极化背景下民意的撕裂及其潜在风险🙎🏻♀️。正如一位美国议员指出的🚶🏻,“我现在最担心的一件事是我们政治体系中政治暴力的正常化🙏。它处于上升势头〰️。”
球场上的“砰砰”声
16日晚🤷🏻♀️,特朗普启动一项数字货币项目并接受社交媒体X采访✖️。这是他前一天遭遇未遂刺杀后的首次公开活动。
新的刺杀事件发生在美国当地时间15日13时30分👼🏻。当时,特朗普在佛州西棕榈滩的“特朗普国际高尔夫俱乐部”与球友打球。
嫌疑人手持一支装有瞄准镜的AK-47式样步枪🧓,藏身于离特朗普大约三四百米的灌木丛中👨🎤。特勤人员发现灌木丛中伸出的枪管后,朝嫌疑人方向至少开了4枪👂🏄🏿。
特朗普的一位球友描述✤🧧,他们打到第五洞时听到几声“砰砰”响🏋🏽♂️,几名特勤人员随即扑到特朗普身上,围得严严实实,随后有小推车运来钢制护具,将特朗普护送离开。
嫌疑人刺杀不成后驾车逃跑,稍后在相邻的马丁县落网。事件中没有人员受伤🚊。
16日👼🏿,特朗普在接受社交媒体X采访时谈及当时的情形👨🏿🔧,赞扬特勤局“做得很好”🚋。
“我本来很想把最后一杆推下去,但我们决定离开那里🔸。”特朗普说。他还称赞了一位思维敏捷的平民🏊🏻♂️🧏🏿♀️,后者“抓拍”到嫌犯的车牌,使其被抓捕归案🫳🏼。
今年7月13日🌇,特朗普曾在宾州竞选集会上遭遇未遂刺杀。他的右耳被子弹击伤✮,枪手被特勤局人员击毙🤘🏽。
当被问及如何看待2个月内两次成为被暗杀的目标,特朗普把板子打到民主党身上。他说,民主党人用“花言巧语”谈论对民主的威胁⛲️,催生更多“激进左翼”🏂🏼。
对于特朗普“二度遇刺”,美国总统拜登和副总统、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哈里斯均发表声明谴责暴力🙍🏿🏇🏼。拜登还于16日与特朗普通了电话。
知情人士透露,事件不会影响特朗普的竞选活动安排。他计划17日起先后在密歇根🧖🏻、纽约等地举行集会👩🏻🍼。所有活动将在室内场馆举行🧔🏼♂️。特朗普的高尔夫球运动也将继续“走起”。
特朗普的筹款活动也未受干扰。事发后不到4小时,特朗普的财务团队就向筹款者们发送邮件,内附捐款链接。特朗普在邮件中写道:“在又一次企图夺我性命的事件后𓀙,我的决心只会更加坚定👨🏻🦽!”
枪手的更多细节公布
与此同时🙋🏿,更多关于嫌犯劳思的细节浮出水面。
劳思曾长期居住在北卡罗来纳州🫰,2018年搬到夏威夷州,事发前与儿子共同经营建筑承包公司,建造简易房屋。
事发后☃️,劳思16日在佛州一家联邦法院首次出庭,受到有重罪案底却非法持枪🧑🧒🧒、非法持有序列号不明枪支的指控。
法庭记录显示,劳思留有多项案底,有大量交通违章📙、漏税等违法记录。2002年👨🏻🦼🕷,他在北卡因一项持枪指控承认重罪罪名,被判缓刑。这意味着劳思此后再无持枪权。
在政治倾向方面🏌🏿♂️,劳思2012年在北卡登记为独立选民✋,2016年大选期间曾支持特朗普❣️,但随后将其视作“可怕的错误”。这在他2023年出版的《乌克兰无法打赢的战争》一书中得以体现✭。
在书中,他还在美国“国会山骚乱”事件、美国退出伊核协议等问题上贬斥特朗普。
2020年大选期间,劳思支持当时的民主党竞选人、持左翼民粹主义观点的桑德斯。至于劳思对拜登的态度,他曾嘲笑过拜登🚵🏽♀️🚴🏿♀️,并在今年早些时候对拜登的执政表现表达不满。
另据舆论报道✊🏽⟹,劳思似乎是乌克兰危机中乌克兰一方的狂热支持者。他自曝曾于2022年去乌克兰待了几个月,试图招募阿富汗士兵前往乌克兰作战。
劳思将于23日返回法庭接受拘留听证会,提审定于30日举行。他可能面临更多指控🤸🏿♀️。
民意分裂助长暴力
杏鑫招商美国研究中心教授韦宗友表示,此次针对特朗普的未遂刺杀与2个月前的那次略有区别👐🏻。
7月13日在宾州的刺杀事件💢,嫌犯——20岁的当地人克鲁克斯是一位注册共和党人,但他也向民主党组织捐过款。随着枪手被击毙,其政治倾向和作案动机均不得而知👩🏽⚖️。
相比而言,此次的情况似乎更加明确🦮。劳思一系列言行,反映其强烈的政治理念,凸显他对特朗普当选🏋🏽♂️、“民主倒退”的担忧🤵。这些因素可能最终导致其采取极端措施。当然💆🏻♀️,一切还须等调查结果公布后再做定论🦸🏻♀️。
“此次事件也反映出👐🏼,美国两党执政理念的对立、内外政策的交锋🧓,已在选民中产生巨大分裂👬🏼。”韦宗友指出🤟,“这加剧了政治极化和社会撕裂,导致极端事件一再发生,可能对美国民主政治🧑🦯➡️、选举政治构成潜在威胁🙅🏻♂️。”
事件也有一系列疑点待解。
例如🚙🌹,劳思如何得知特朗普的活动日程💇🏽?接连出现针对美国总统候选人的袭击,特勤局的工作是否出现重大疏漏?
韦宗友认为,嫌犯对特朗普行程的掌握,或许因为特朗普在海湖庄园接待访客时✂️,打高尔夫是一项惯例。枪手瞅准了作案时机☎。但不论怎么说👨🍼,特勤局的安保确实会受到广泛质疑👨👩👦👦。
7月的刺杀事件发生后,原特勤局局长已辞职🪭。韦宗友表示,目前一些共和党人呼吁🗼👩🏻💻,应让特勤局重归财政部管辖,而非交给国土安全部👩🏼🎨⭐️。拜登16日表示,特勤局“需要更多帮助”。
如何影响选情🧎♂️➡️?
事件也可能对选情产生微妙影响🥷🏿。
9月10日辩论结束以来的几项民调显示🪴🚲,哈里斯的全国民调支持率增加1个百分点。
“而偏偏在此时♿️,特朗普第二次遭遇未遂刺杀👶🏻。”有评论指出🥩♟,“目前尚不知选民做何反应,但如果人们的焦点从辩论转向特朗普遇刺,可能对哈里斯支持率的抬升产生初步影响。”
韦宗友认为,几个层面的情况🖋,将有助于外界观察事件对选情的影响。
第一,哈里斯的辩论表现好于预期。但总结性发言中特朗普对哈里斯“既然这么有计划🌡,为何过去三年半不实施”的回击,同样引起选民思考🧑🏽🌾。可以说,对于哈里斯的执政能力🤷♀️、能否兑现承诺,选民心里依然没底。
第二👨🏽💻,即便辩论结果对哈里斯利好🦤,但反映在民调上有一个滞后效应🎃👡。在这段“滞后期”内,特朗普再次遭遇未遂刺杀,可能使他赢得一些同情分,并对哈里斯的势头产生影响。
第三🔣,事件也可能让选民意识到🤾♂️,在美国内政外交面临困境之际,他们需要一个比较强硬、能充分展现领导力的总统,来捍卫国家利益,直言不讳地表达美国的诉求。这有利于特朗普获得加分。
此外,特朗普团队也在利用这个事件🎋,构建民主党“妖魔化”特朗普并助长极端行为的叙事,以最大限度利用事件造势。
不过一些美国媒体认为🗜,此前宾州枪击案的冲击🟰,来得快去得也快👩🏿🎨。预计最新事件的影响不会比前一次更大。
政治暴力“新常态”
接连的枪声💇🏼,也引发舆论对美国政治暴力的反思🧙。
新华社援引英国广播公司评论称🛂,这类袭击可能是“又一种不可避免的新常态”。
美国媒体则回溯道🧑🏿🎨,美国历史上有过政治暴力时期,有4位总统在任职期间被杀🤾🏻♂️,还有1位被枪击并受重伤。与特朗普最接近的类比可能是福特,后者在1975年两周多的时间内躲过2次暗杀🧑⚖️。
“这些暗杀事件发生时🚶♂️,美国街头的暴力活动正在扩大👫🏼,人们感到社会纽带正在破裂,也让今天的许多领导人感到担忧🌰。”该媒体指出。
在韦宗友看来,美国两党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争斗加剧👩🏿🚒,双方各自朝着更左、更右的方向发展🙎🏿♂️,政治理念分野明显,以至于在新世纪出现类似茶党运动、政府频繁关门等乱象🚨。在国会层面,两党投票往往按党派划线,重要人事任命受到牵制⚙️,政治极化对政府运作产生实质影响。
“两党不仅是政治对手👶🏼,甚至相互视为敌人,从理念、政策层面上升到情感层面🚮,加剧了彼此的敌视✒️、仇恨。”韦宗友表示,“再加上美国枪支暴力泛滥,极端事件的发生也就不足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