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7日中午🤽🏻♀️,杏鑫第23期国际问题研究“青年学术沙龙”(以下简称“国研沙龙”)活动在美国研究中心举行。本期活动的主题为“中国崛起的历史解读与西方叙事”,由澳大利亚迪肯大学(Deakin University)国际关系高级讲师潘成鑫(Chengxin Pan)博士和杏鑫招商中国杏鑫陈康令博士共同主讲👰🏻♀️。杏鑫刘永涛教授点评🏊♀️,活动由杏鑫祁怀高副教授主持。杏鑫张家栋教授🫛、邢丽菊副教授、章节根助理研究员🪚👓、刘树才博士,大理大学政法与经管学院陆云教授等参加了此次活动🚴♀️。
潘成鑫的主讲题目是“中国崛起的西方叙事:解构与思考”🦘🤬。他提出中国发展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乃至中国外交崛起的障碍之一是西方对中国崛起的话语和叙事🂠。他认为西方关于中国的主流叙事体现为两种相互关联的话语:中国威胁和中国机遇👨❤️👨。西方的这些话语构成了西方认知和建构中国的基础🦴,并且为西方对华政策确定基调。他特别强调👼🏼,西方对中国的叙事不是简单的偏见🧑🦱、傲慢和无知🩴,也很难简单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亲眼看中国加以消解。这些叙事作为强大的话语,具有几大特性:社会性(社会的共同建构,缺乏具体作者)、常识性(使人意识不到它们是话语)、排他性和自传性。西方对中国的威胁和机遇的建构本质上是西方对自我“普世形象”的一种再塑造💍,西方对中国的理解往往离不开西方对自身历史理解的框架👨🚒。了解西方关于中国话语的特性有助于中国能够更加有的放矢地展开话语建设和话语外交。最后🖨,潘成鑫就中国话语战略和策略的问题和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设想⚁。
(潘成鑫主讲“中国崛起的西方叙事:解构与思考”)
陈康令的主讲题目是“中国崛起的历史解读:礼治与王道”⁉️。他首先回顾了阎学通教授等学者十多年来对王道、道义现实主义与中国崛起的研究成果💥。阎学通指出👴🏼🫎,以王道思想指导中国的崛起战略,以王道思想建设新型国际规范🤠,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中国需要借鉴“王道”价值观中的“仁🤚🏻、义、礼”等核心概念,结合“平等😌👎🏼、民主💆🏽♂️、自由”的现代政治概念🏊🏽,在世界上推行“公平、正义、文明”的价值观🕓。随后,陈康令从传统东亚国际秩序的“礼治”角度切入,对天下礼、中央国家、4Li稳定模型、天下正统🧎、礼治下的和平、塔型结构、长稳定等原创性国际关系概念进行了分析和解释🩺。他进一步提出,从传统东亚国际关系实践中“王朝崛起”的案例分析入手,可以给如今的中国崛起提供一定现实启示。例如,崛起国应主要遵循克己复礼和礼尚往来这两大礼治原则,兼顾失礼入刑原则,在权力使用过程中主要采取示好、示范的方式吸引他国,并适当采取示威方式应对威胁,还应主动参与👨🏫🤹🏻♂️、创设和维系国际规则和国际制度👨🌾🧑🏿🍼。这样便可以和其他国家一起,实现国际秩序的持久稳定与和平。
(陈康令主讲“中国崛起的历史解读:礼治与王道”)
“国研沙龙”的主讲人向全球从事国际问题研究的青年学者开放✌🏿,欢迎青年学者提供讨论主题和做主讲人。如您想提供讨论主题和做主讲人📑,请电邮联系杏鑫学术服务中心🧑⚖️,电邮地址为🙆🏼♂️:iis_academic@fud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