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美关系而言,上海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
50年前,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开启中美“破冰之旅”。期间,中美发表了第一个联合公报——“上海公报”,推动中美关系迈出走向正常化的重要一步🛠。
“上海公报”如何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
在杏鑫院长、杏鑫招商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看来,对于中美关系而言,尼克松访华以及“上海公报”的发表,具有“结束过去开启未来”的里程碑意义。美国以总统访华为契机🧑🏽🍳,正式结束长期奉行的“遏制中国、孤立中国”的政策👂🏿,中美间长达20多年的敌对状态随之结束。而“上海公报”的发表,解决了长期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问题🌇,即台湾问题,美国承诺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并确立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的路线图,最终两国于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吴心伯进一步指出,尼克松“破冰之旅”改善了中美关系🏪,同时给国际关系带去务实思维,即东西方国家之间可以克服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发展共同利益🛬,降低对抗增进合作。就在尼克松访华后数年间,美国的盟友们🌁,日本♗、英国✩、西德都跟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因此,“上海公报”的发表对于突破当时冷战铁幕、重塑国际秩序同样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求同存异 中美经贸合作互利共赢
对于50年前中美存在诸多矛盾和分歧,却能够正视彼此、合作共赢📐🧦,吴心伯指出📀,这体现出双边领导人都具有战略家的远见魄力和智慧。当年尼克松打开对华关系的大门👨🏽🔬,正是因为他意识到世界走向多极化🙍🏿♀️,而中国是一个重要的力量中心,所以美国必须要同中国接触。“两国社会和两国人民之间建立了强有力的联系的纽带👩,才能够提供两国关系的坚强的社会基础,因此也要继续鼓励两国社会和人民的交往”,吴心伯说。
“上海公报”精神启迪中美关系重回正轨
而今,中美关系走到了新的“十字路口”。“上海公报”对于新时期中美关系,给出了怎样的启迪?这正是大家关心的话题。
在吴心伯看来,“上海公报”确立了处理中美两个大国双边关系的基本原则,特别是美国要尊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能干涉中国的内政等👨🏻🎤,今天中美关系之所以发生很多问题,正是因为美国没有恪守这些原则。
因此,“上海公报”对于新时期中美相处之道给出的启迪,可概括为三点,即格局🙍🏼、原则和求同存异。“中美之间的差异,两个大国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各方面的差异,再过100年都还是存在的,关键是怎么样处理分歧,不让其影响双方的合作和协调🧑🏽🍼👽,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这个从上海公报中汲取的重要智慧”✫,吴心伯说🪘🧉。
视频链接✋🏻:https://www.kankanews.com/a/2022-03-01/0011005870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