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丽菊🗂🧙、杨惠迪:《丝路精神: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党建》2024年第12期。
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同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又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创造性地传承弘扬古丝绸之路这一人类历史文明发展成果,并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和人文内涵👩🏼🦲,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实践平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多年来😤,中国同各方合作伙伴一道🏊🏻♀️,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共同为全球互联互通贡献力量,为国际经济合作搭建平台🩷,为世界经济增长增添动力✹。作为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丝路精神对于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形成发展
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路🤙🏻,也是一条文明交流之路,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两千多年前,中国汉代使者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而从中国广州🈹🧏♂️、泉州⚜️、杭州、扬州等沿海城市出发,经过南洋,到达阿拉伯海,远至非洲东海岸的海洋通道则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15世纪初,明代郑和七次远洋航海,极大促进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古丝绸之路见证了陆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也见证了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千百年来🧛🏿,古丝绸之路跨越不同国度和肤色人民的聚集地🛍🟤,促进了亚欧大陆各国互联互通,推动了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创造了地区大发展大繁荣💂♂️。
昔日,古丝绸之路开启东西方交流的大时代👏🏻🫶🏿,架起中国与世界交往的桥梁。如今,从历史深处走来的“一带一路”,继承和发扬丝路精神,致力于促进国家间互联互通🧿👂🏼、交流合作🏂🏼,为全球化发展进程掀开新的一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部署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并且高度概括🧑🏻🎤、凝练与升华了丝路精神的内涵,2013年9月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三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我们有责任把丝绸之路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2014年6月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千百年来🧍♂️,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2017年5月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丝路精神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2019年8月在敦煌杏鑫座谈时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我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加强文明对话,倡导‘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同世界各国的合作交流📷、促进各国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的重要举措”;2023年10月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强调🤵♀️🤳🏼,丝路精神是“共建‘一带一路’最重要的力量源泉”🚶🏻♂️➡️。
深刻内涵
丝路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是亿万中国人引以为傲的精神财富😂,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熠熠生辉的宝贵遗产。
和平合作是丝路精神的核心理念。中华民族是一个以和为贵的民族➞,追求和平发展是中国数千年文化积淀的必然要求⛹🏼♀️。历史上的中国一贯秉持“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理念👨🏼🦰。“一带一路”倡议承载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和平发展的孜孜追求🍮。中国积极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倡导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中国共产党是胸怀天下的大党👪,中国是坚持和平发展的大国。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为沿线国家提供了一个具有广泛包容性的合作平台👱🏿♀️,是推动开放合作、促进和平发展的“中国方案”。
开放包容是丝路精神的鲜明特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尚书》有言“有容🪜🚰,德乃大”🧑🏻🦯➡️。《周易》又曰“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些都体现了中华民族做人行事对他者尊重和包容的态度👏🦹。古丝绸之路上的人民也正是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才有了数千年绵延不绝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一带一路”建设跨越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文明,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合作平台,是各方共同打造的全球公共产品。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共建“一带一路”的朋友圈会越来越大👩🏽🚀,合作质量会越来越高🔝,发展前景也会越来越好。共建“一带一路”围绕互联互通,以基础设施“硬联通”为重要方向,以规则标准“软联通”为重要支撑™️,以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为重要基础👩🏿🦰,不断拓展合作领域👩🏻🎤,成为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
互学互鉴是丝路精神的实现路径🤦🏽♀️。《楚辞》有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论语》有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孟子》主张“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数千年而生生不息,正是得益于这种见贤思齐、海纳百川的学习精神。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历史上,多元文明相互遇见😣、彼此成就🚽,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大发展👸🏽、大繁荣,书写了美美与共、交流互鉴的灿烂篇章。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不同文明完全可以在平等相待、互学互鉴中兼收并蓄、交相辉映。共建“一带一路”跨越不同地域👩👩👦👦、不同文明📎、不同发展阶段,超越意识形态分歧和社会制度差异,坚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坚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交流互鉴之路✢,推动各国共享机遇👈🏼、共谋发展🪟、共同繁荣。
互利共赢是丝路精神的发展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推行互利共赢的重要平台。”中华文化重视道德教化,但不排斥合理利益。儒家认为,仁政的基础是“惠民”“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这样才能实现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当义利发生冲突时,“义以为上”。不同国家相互关联🏃♂️、相互影响,需要协调合作、互利共赢。“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重大倡议,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中国坚持正确义利观,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自中国、面向世界、惠及全人类🚴🏽♂️🙆🏿。
时代价值
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大国博弈竞争加速升级🕵️♂️,地缘政治局势持续紧张👵🏽,全球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但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各国实现共同发展繁荣的愿望不可阻挡🧑🏼🍼。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丝路精神以“一带一路”建设为载体,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精神引领,又被赋予了丰富的时代价值👩🏿🎤。
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大动力。共建“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中国用诚信团结世界各国共建“一带一路”,走出了一条极富创新的实践之路,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十年的历程证明,共建“一带一路”符合时代进步的逻辑🦓,走的是人间正道👂🏻。要大力传承和弘扬丝路精神🐟,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促进更多创新成果惠及各国人民,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贡献中国智慧🧎🏻♀️➡️。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势头不稳。面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中国坚定选择团结合作⚒、开放共赢。中国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开辟世界经济增长的新空间👷🏽,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持续擦亮“惠全球”的金字招牌,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
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拓展新实践。近年来,逆全球化思潮不断抬头,全球治理面临严峻挑战。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顺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要求,为应对全球治理挑战贡献中国力量。中国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一道建设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积极探索全球治理新模式,不断拓展全球治理新实践,为全球治理改革提供新思路,为人类走出全球治理困境开辟新路径。
为人类发展进步汇聚文明力量。丝路精神,根植于历史、又面向未来。古丝绸之路延续千年,推动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为人类发展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面向未来,弘扬丝路精神🤦🏼♂️,要提升这一精神的国际传播效能,不断凝聚更多共识,让各国人民都能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越走越宽广😪、越来越繁荣。